一路走來,沒有敵人
司馬懿的特點是忍,也可以說是城府深,是能裝,怎么說都好,反正就是他這個人一般人猜不透。
看過《軍師聯(lián)盟》的人應該知道,楊修是司馬懿的死對頭,兩人一個是曹植派系的,一個支持曹丕。
楊修多次想置司馬懿于死地,但在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下令處斬后,司馬懿向曹操請示想去探望楊修。
曹操便問他,為何要去看楊修?
司馬懿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也就是說,我司馬懿不會和楊修計較,他雖然想整我,但我不會將他作為敵人。
曹睿有個男寵叫辟邪,在曹睿死后,辟邪就被下獄了,司馬懿是唯一去看他的人。
這個辟邪得勢的時候沒少找司馬懿麻煩,但司馬懿卻去獄中的時候給他帶了一件衣服,保全了他最后的尊嚴。
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對對手和敵人保持尊敬和敬畏,這就是司馬懿混跡職場的哲學。
有句老話說,我們應該感謝給你帶來苦難的人,因為這樣會使人更加強大。
2
敗而不恥,敗而不傷
司馬家族為何能夠撿漏成功,和曹氏家族的短命有一定關系。
曹丕其實很優(yōu)秀,但無奈短命,繼承曹丕之位的曹睿也是如此,都活得不夠久。
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們也是十分的優(yōu)秀,這和司馬懿的教育有關。
司馬懿給他們灌輸?shù)睦砟钍牵翰痪芙^失敗,從失敗中汲取營養(yǎng)。
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后,魏軍眾將士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shù)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去找父親,到了司馬懿大帳,卻看到司馬懿和管家侯吉正淡定地打著五禽戲。
司馬懿說,打仗,先要學的就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笑到最后。
其實,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逆商。
一個人的逆商有時候比情商更重要,情商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而逆商則決定了你從高處跌落谷底時,還能否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