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情緒化帶來的創(chuàng)傷與悲劇,請務必遠離那些控制不住情緒的人。
今年8月,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父親,因在工作中不順利,情緒失控,殺掉自己6歲的兒子,然后自殺。令人震驚的是,鄰居和妻子都說他很愛自己的兒子,經(jīng)常將兒子畫的畫貼在門上,和兒子感情也非常好,幾周前還帶著孩子出去玩和看電影。
情緒化讓人失去理智,6歲的孩子還沉浸在周末有爸爸陪伴的喜悅中,怎知平時溫柔的父親突然變得猙獰和憤怒,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惹得父親如此生氣,就已經(jīng)被結(jié)束了生命。
實際上,最能忍受和包容你情緒的人,是你最親近的人,而因為你的情緒化最受傷害的也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
去年4月,內(nèi)蒙古的記者阿梅被憤怒的丈夫活活打死。阿梅的丈夫是個情緒化的人,情緒不好就喝酒,喝完酒就把情緒發(fā)泄到妻子阿梅的身上。因為是自己的丈夫啊,她始終選擇原諒和包容丈夫。而她一次次的原諒并沒有讓丈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對妻子造成的傷害。
當天,由于阿梅回家晚了一些,丈夫被憤怒支配,再次將情緒發(fā)泄在妻子身上,使阿梅的頭部多次撞擊鈍器,最后阿梅不幸身亡。面對情緒上的窮人,你的忍讓是沒有用的,阿梅的包容最后給自己帶來的是死亡。你的忍讓并不會幫助ta學會控制情緒,易失控的情緒往往伴隨一生。
西安市蓮湖區(qū)一位七旬老太在家中與丈夫發(fā)生爭吵,因情緒過于激動,用開水將丈夫燙倒,用利器將其捅死。后來,老太太后悔了,在房間里徘徊哭泣,可這又有什么用呢?到了這把年紀,都害怕老伴有一天突然離去,而她卻因為情緒親手結(jié)束了老伴的生命。
情緒化給家庭帶來的噩夢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2016 年 3 月至 9 月,我國涉及家暴的離婚判決文書高達 94571 件。全國婦聯(lián)的數(shù)據(jù)表明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婦女曾遭受過家暴,而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一大部分在包容與原諒中不為我們所知。
親人和你朝夕相處,把你當成最親近的人,她們對你無限包容,就是希望也得到你的溫柔對待。越是在乎,她們就越是在意你的小情緒,在意你的每一句話。
2015年7月, 泰國芭提雅21歲的Tossawat Boonrod在家打游戲,父親從外面回來,帶著滿腔怒氣,呵斥他在家打游戲而沒有去店里幫忙,面對兒子的不理睬,他將槍上膛,怒吼著:“要么停止打游戲,要么去死!”這時,兒子Tossawat Boonrod拿起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相似的故事,因為母親的一句話,女兒患上憂郁癥,開始自殘,手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傷疤,學業(yè)也弄得一塌糊涂,之后她再也無法和母親擁抱、手挽手或是撒嬌。
當時,她和母親就小事發(fā)生爭執(zhí),母親情緒激動下說:“你知不知道,如果不是你當晚在樓道里哭,你現(xiàn)在就是個孤兒。”這句話讓她回憶起兒時,父親去世,母親選擇丟棄她,把她趕出家門,她無處可去,半夜在樓道里哭泣,驚動了鄰居,后來母親于心不忍才把她接回家。
擁有情緒化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不幸的,《2016 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中國,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 20%有中度焦慮,近 7%有嚴重焦慮。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這些不能控制情緒的人
工作更需要理性思考和理性行動,而情緒化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會被情緒牽著走,給工作帶來更多麻煩和困難。
去年5月,徐州一辦公室兩名同事發(fā)生爭吵并大打出手,李某拿起利器將胡某砍傷,隨后,傷人者被警方控制,胡某被送到醫(yī)院,暫時沒有生命危險。李某因為憤怒,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將辦公室變成行兇現(xiàn)場,誤工不說,也使所屬單位蒙上陰影。
同樣的事發(fā)生在天津,一副調(diào)度員因瑣事和同事爭吵,情緒激動的他持匕首朝同事胸部及頭部連捅數(shù)刀,后劫持一大客車在道路上碾軋,致9人死亡,11人受傷。
工作中,總有一些事情不盡如人意,和同事、領(lǐng)導的交流中往往會有摩擦,明明是小事,卻因為情緒而激動,最后將事情無限放大,弄得不歡而散。想必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領(lǐng)導和你商量讓你加班,說是商量而實際上只是通知。
曾經(jīng)的室友就是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老板突然找到室友讓她別休假了,說是為了做項目要加班。室友一聽就臉色大變。老板說,放心,物質(zhì)方面肯定不會虧待你的,都好商量。
室友氣急之下說,你這種態(tài)度,是在跟我商量嗎?老板臉上立刻沉著臉說,我實際上就是來通知一下,用得著跟你商量嗎?室友受不了老板的態(tài)度,一怒之下抓起桌上的茶杯摔到地上,杯子碎了,水也流了一地。沒控制住情緒,發(fā)生這樣的事,室友除了辭職似乎并沒有其他選擇。
領(lǐng)導的態(tài)度確實讓人難以接受,但如果室友不那么憤怒,說明有不得不休假的原因,或是和領(lǐng)導商量下次怎么給自己補回小長假,最后也不會那么劍拔弩張。
工作中控制不住情緒不僅僅加重自己工作的困難,而且還會給團體帶來影響。
今年8月,一名老師被情緒支配,和學生在教室互扇耳光。起初因為前排一名學生上課睡覺,老師用教鞭抽打他,隨后兩人便爭執(zhí)起來。后排一學生受不了老師對同學的欺壓,摔書與其理論,老師罵了一句“你有病嗎?”,學生回擊“你不是啊,關(guān)你什么事”,老師被激怒后,走上前猛扇學生一耳光,而學生也毫不猶豫回扇了一耳光。
老師和學生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毀壞了班級氛圍,老師的工作將遇到更多的阻力,沒有哪位家長愿意把孩子交給一個情緒化的老師。
而這次事件后,情緒化的學生提醒著老師們“引以為戒”,對學生的不認真要選擇視而不見,免得給自己惹上麻煩。
近年來,情緒智力被視為一種競爭力,并且在企業(yè)管理中受到青睞。情緒智力由耶魯大學的薩羅威(Salovey)和瑪伊爾(Mayer)提出,指準確感知他人和自己的情緒,并能夠有效調(diào)控以及合理運用的能力。
也就是說,個體對對情緒駕馭和管理的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了企業(yè)用人參考的標準之一。
比控制千億資產(chǎn)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股神巴菲特曾說,作為一個投資者,情緒失控的行為是很不理智的,所造成的后果也將是極其嚴峻的,保持理性和穩(wěn)定情緒才最重要。
在工作中,巴菲特是“感情用事”的完全反面,他不會依照自己的情感去行動,在《福布斯》采訪中提到,他會反復確認掌握的關(guān)鍵事實,遠離那些他不了解的事。即使多數(shù)人們并不看好他的決定,巴菲特也不會因此感到困擾。
和情緒上的富人一起工作,效率和氛圍都會讓人開心,而與情緒上的富人組建家庭,也不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給予彼此的是包容和溫暖。
趙又廷和高圓圓的婚姻就是那種令人羨慕的婚姻,趙又廷是一個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在高圓圓的新片《我們結(jié)婚吧》引發(fā)議論時,他提醒高圓圓要心態(tài)平和,高圓圓也坦言自己的耐心都給了生病的母親,而趙又廷的包容給了她無限的安慰和力量。
在他們出現(xiàn)矛盾時,趙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且包容和開導高圓圓。他們無疑都是情緒上的富有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巴菲特成為08年的世界首富,趙又廷娶到女神高圓圓,可以說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我們?nèi)绾尾拍茏銮榫w的主人,從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在平時,逐漸改變自己的認知。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情緒實際上是外部的激發(fā)對象(Activating Event)進入我們的視野和認知,激發(fā)我們的固有信念(Belief),然后這種信念引起我們的行動(Consequence)。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情緒反應實際上是固有信念在起作用,這種信念就是我們的認知。
面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情緒,同樣面對賣報人的惡劣態(tài)度,著名作家哈里斯覺得憤怒,而他朋友卻對賣報人禮貌有加,這便是由于兩人的認知不同。
林則徐曾經(jīng)就嘗試過通過改變認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寫了一塊“制怒”的牌子掛在自己書房,時刻提醒自己。
要改變認知,就要在平時多提醒自己,暗示自己?梢詫⒆约翰豢斓氖虑閷懴聛,跟自己對話,剖析自己,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情緒。
羅伯•懷特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因為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真的是致命的。
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真的會死嗎?現(xiàn)在的我看來,答案絕對是“是的”。
前幾天“老人電梯抽煙被勸后突發(fā)病亡,家屬索賠40萬”引發(fā)了熱議,實際上,勸解男子的行為和老人死亡沒有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老人被勸后由于面子上掛不住,情緒異常激動,明知自己有心臟病,卻不懂得及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最后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情緒達到頂峰時,是最危險的時刻,只要度過情緒的峰值,情緒就很容易被控制住。當你過于激動和憤怒時,在心里倒數(shù)10下,等數(shù)完再行動。
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愿情緒化的悲劇能時刻提醒著你,遠離那些情緒上的窮人,做情緒上的富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