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喜歡不停地抱怨,就像身體里有無盡的垃圾,需要隨時傾倒。
他們抱怨陌生人不夠善良,在地鐵上被踩了一腳就喋喋不休;
他們抱怨朋友不夠仗義,一遇到困難就喜歡去麻煩朋友;
他們抱怨家庭不夠富裕,卻拿著父母的辛苦錢在KTV里唱《父親》;
他們抱怨伴侶不夠溫柔體貼,跟女朋友一吵架就開始發(fā)朋友圈諷刺對方。
這樣的人,天天板著臉,活得很累;這樣的人生也注定廉價,就算掙扎也是無法逆襲,咸魚翻了身,依舊是咸魚。
因為抱怨是最大的瘟疫,它會讓人沒有力氣去改變,只會讓生活變得更糟糕。
然而,真正努力前行的人,從來不抱怨生活。
今年3月,馬云在馬來西亞發(fā)表了名為《我的一生就是分享經(jīng)歷的失敗和堅信的理想》的演講,他講到:
“我發(fā)現(xiàn)那些總是樂觀的人,他們總是看到更光明的未來,他們甚至不會抱怨。因為當人們抱怨的時候,他們正在失去機會,并且被抱怨遮擋了思想。所以我從這其中學到了,機會何時出現(xiàn)?當世界充滿了抱怨的人,那么這個世界處處都是機會。你可以解決人們抱怨的問題,那是個很好的機會。而且我發(fā)現(xiàn)我的很多高中、大學朋友,這些年我遇到他們,唯一發(fā)現(xiàn)的是,他們總是在抱怨。”
那些喜歡抱怨自己不夠幸運的人,只能說他們還欠生活一份努力。
習慣抱怨是垃圾人的幼稚病
《歡樂頌》里的邱瑩瑩,職場上的“傻白甜”,文憑背景,樣樣都拿不出手。
她不懂職場規(guī)則,做事沖動魯莽,把同事得罪了一大圈,工作總是一團亂,反正就是一個事事不順的倒霉蛋。
究其原因,只怪邱瑩瑩遇到問題總是不想辦法解決,而是一味抱怨。
相反,安迪就是一個完美的職場女性,勤奮努力、自制力強、足夠理智。
安迪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商學院,是大型企業(yè)的CFO,叱咤金融圈,年入百萬。家里掛著六個時區(qū)的時鐘,每天晚上在家中盯著多屏交易數(shù)據(jù)和K線圖。
很多人只看了安迪的光鮮,卻沒看到她在人后的默默努力,她是孤兒,自然過早地就品嘗了生活的艱辛。
但她從未抱怨過生活,只是在暗夜里提燈前行。
因為抱怨是世界上最沒用的一件事,有時間抱怨不如省點時間睡覺,真正絕望的人,連抱怨的機會都沒有。
室友小A是某知名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一名職員,因為公司業(yè)務部門的轉(zhuǎn)變,公司會對一些優(yōu)秀員工進行加薪調(diào)整,也會淘汰掉一些人,她蠻自信的,堅信自己是那批會被做加薪的人。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發(fā)生了,在公司發(fā)布的裁員名單里竟然有小A。
她進公司三年多,工作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常常改一個文案到半夜十二點。但是人事經(jīng)理給她的答復是: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喜歡愛抱怨的職員。
小A是一個很喜歡抱怨的人,一遇到棘手的問題,就怨氣滿滿、破罐破摔,這樣的情緒也影響到了她身邊的同事。
而在上司眼里,她是一個態(tài)度不積極,做事毛躁的員工。
她被開除后,一直抱怨老板不夠厚道,同事不夠義氣,但從不反省自己。
“你現(xiàn)在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絕對是你自找的! 世界上100%的抱怨都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
暢銷書作家朗達拜恩在《秘密》里提到一個“吸引力法則”的理念:你生命中所發(fā)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
你如果成天抱怨,那么你吸引過來的也注定是苦難,它們會纏到你身上,讓你難過。
很多人寄希望于通過自己的抱怨,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博取別人的同情,但殊不知他們就好像是一個情緒垃圾桶,自己沒變好,一直散發(fā)臭氣的同時,也會污染到周遭的空氣。
美國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曾說:消極的思想就像我們通過抱怨播撒在這個世界上的種子。它們會生根發(fā)芽,生出更多的消極困素。
大多數(shù)人的抱怨,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自己所做的或者所得到的,沒有滿足自己的心理預期,所以產(chǎn)生抱怨。
那些過得不好的人往往都是些喜歡抱怨的人。
弱者喜歡自怨自艾,然而強者從來都不說心酸
馬云在談到創(chuàng)業(yè)時說:“我們很多人埋怨昨天,30年以前的問題,中國發(fā)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jīng)驗,世界發(fā)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jīng)驗,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昨天,但是30年以后的今天,是我們今天這幫人決定的,改變自己,從點滴做起。堅持十年,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我感謝這個變化的時代,我感謝無數(shù)人的抱怨,因為在別人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的機會,只有變換的時代,才是每一個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該放棄什么的時候!
“樂觀的人總是看到光明,甚至不會抱怨;而抱怨的人正在失去機會!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講述的是一個關于逆襲的故事,其實幸福根本不會自己來敲門,美好也不是會在抱怨中產(chǎn)生。
黑人克里斯跟5歲的兒子克里斯托夫相依為命。當帳戶里只剩下21塊錢時,因為沒錢付房租,他和兒子被攆出了公寓。這時候的他已經(jīng)到了絕望邊緣,但還是跟自己兒子玩游戲:“我們通過時光機,到達古代了!”兒子立刻興奮地配合起來,環(huán)顧左右。
父子倆在“恐龍”的追殺下,逃到了一個“山洞”里,哪有什么“山洞”啊,其實是一間男廁所。
就算生活艱辛困苦,他還是捱過來了,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咬著牙堅持并竭力改變現(xiàn)狀。
最終,他做到了。
他,一個只有高中畢業(yè)的銷售員成為了證券公司的全職員工,而他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可以有優(yōu)質(zhì)的生活,未來擁有了無數(shù)更好的可能性。
這樣的故事不僅僅發(fā)生在電影里,現(xiàn)實生活也有。
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但他工作態(tài)度十分積極,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激情。
無論在什么場合簽名,他都不忘附上公司的一句宣傳語——“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久而久之,同事朋友們干脆給他起了個“每桶4美元”的綽號。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聽說此事后,便問他:“別人用‘每桶4美元’的外號叫你,你難道不生氣嗎?”阿基勃特回復說:“每桶4美元’不正是我們公司的宣傳語嗎?別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費做一次宣傳,我為什么要生氣呢?”洛克菲勒聽后非常感動,卸任后把董事長的位置給了他。
阿基勃特得到重用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抱怨、不懈怠。
與其身處黑暗,不如為了夢想提燈前行
楊千嬅與鄭中基情變的那一年,事業(yè)也遇到了挫折。
突然的清閑讓她感無所適從,她因此心情壞到了極點,她沒有找人抱怨,也沒有向媒體吐槽,而是選擇出去旅游,于是她背起行囊來到了日本,有天在街頭碰到兩個日本女孩向她打招呼,還跟她索要簽名,楊千嬅被這兩個日本小女孩的熱情感動得淚光泛泛,于是回到香港,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所有人都有想抱怨委屈的時候,但要把握好一個度,一旦失控就會變成泛濫的負能量。
正如三毛所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感情的宣泄,也無不可。但是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成熟就是懂得有些壓力總是得我們自己扛過去,說出來就成了充滿負能量的抱怨。
不再尋求無濟于事的安慰,更不喜歡去徒增別人的煩惱。
只是在獨自走過艱難險阻的時候,默默地對咬牙堅持著的自己說一聲,加油。
那些最后成功的人,并不是一開始斗志昂揚地說著口號的人,而是哪怕身在溝渠也胸懷星辰大海的人。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不成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wèi)它。
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才。
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xiàn),就這樣!
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為了夢想提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