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身決定了你的圈子與人脈
這些年遇見很多職場小白,上來就問我各種關于人脈的問題。
“我剛畢業(yè),在陌生城市里完全沒有人脈,怎么辦?”
“工作了幾年,由于圈子的問題,我身邊都沒有優(yōu)秀的人際資源,怎么辦?”
“我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擅長交際,要怎么才能獲得人脈?”
“我要怎么才能接觸到上流社會的人脈資源呢?”
“感覺無論我怎么努力,身邊都找不到可以拓展的人脈,要怎么突破瓶頸呢?”
……
其實,大家在人際關系數(shù)量與質(zhì)量上遇到問題都很正常。在社會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混得開的人,人面廣,好像哪里都混得開,而有些人好像原地踏步,就算真有心想要擴容自己的人脈,也無從下手。為什么?因為是你本身決定了你的圈子與人脈!
很多人可能以為我要批斗這些人:你宅,你內(nèi)向,你不會交際還有道理了,難道人際關系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嗎?坐在家里就會有關系找上門嗎?
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淺層的,對也不對。我不屑去詳細的解釋,一個人喜歡待在家里,沒有參加社交活動,覺得這個場合無聊,那個場合沒意義,只會在“人脈”這條路上越走越狹窄,自然也不可能談到人脈上的實際蛻變。
但是,還也有人坐在家里,人脈就會自己找上門。這也是我說的“你決定你的圈子與人脈”的道理。
從宏觀上來看,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的圈子,所擁有的人脈,90%以上跟人本身有關。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身份、職業(yè)、能力、財力決定了他圈子的寬度和人脈的深度。
家世背景顯赫的人,哪怕只是個畢業(yè)生,都會很多人因為他“老子”的關系向他積極主動靠攏。這些家世背景顯赫的年輕人多數(shù)擁有共同的生活、消遣模式,包括混跡高級私人會所、玩無人機、加入游艇協(xié)會等等。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朋友圈多數(shù)都是有錢人。這并不是現(xiàn)實,而是他們的層次所決定。
以此類推,一個普通上班族的人脈圈,很多都是同等檔次上下的上班族。一個高級職場經(jīng)理人,投資人往往就會認識很多商業(yè)“大佬”、資本大鱷、高級金領,這是由于他的職業(yè)、身份所決定的。
在相似的親友環(huán)境下,有房子、有車子、或者手頭上有某些資源的人,總是會有別人主動向其靠攏。這也是我說的能力、財力所決定的。
所以說,你是畢業(yè)生,沒有什么人脈,只認識幾個師兄師姐、認識自己的同學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你個人真實情況所決定的。
不要奢望越級混圈
聽到我說,個人的實際情況決定了人脈的多寡,很多人估計會很絕望。
“我就是為了發(fā)展得更好,才想要去積累優(yōu)質(zhì)的人脈資源啊。”
“快告訴我,我要怎么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積累到頂端的人際資源。”
“我就不信了,通過我個人努力不能接近優(yōu)質(zhì)的人!
你還真別不信。
社會的人際圈子是很現(xiàn)實的。這些年關于人際關系的書層出不窮,總給人們美好的想象,讓人們認為人脈是可以通過技巧性的東西來獲得,而忽略了人脈本質(zhì)性的意義。
我曾經(jīng)受遠房親戚所托,帶一位剛畢業(yè)的小女生L參加一個相對高級的自媒體派對。
當時,不得不說L還算有點小心機,特地下手買了一套一千多元的小禮服,這對于平時只穿一百元左右淘寶貨的她,算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參加派對的當天,L化了個精致的妝容,看起來確實很有魅力。
在前去參加派對的車上,我看到L很努力地看一疊打印的資料,這是她從網(wǎng)上下載搜集到的各種自媒體數(shù)據(jù),自媒體大事件,自媒體的動態(tài)。比起很多初入社會的人來說,L做的功課確實比菜鳥多太多了。
然而,外表的偽裝和臨時抱佛式的充電并不能幫她成功地擠進圈子。
當天發(fā)生了幾件蠻尷尬的事情。當幾位女性朋友在談論 “藍氣球”時,L誤會為“藍色的氣球”,并侃侃而談,斷定對方有藍色情結。發(fā)現(xiàn)氣氛異樣后,L趕緊上網(wǎng)查“藍氣球”,結果驚訝得脫口而出:“這么貴,藍氣球手表一只要三萬多!盠鬧的另外的笑話則是錯誤地判斷某位名媛手包的品牌名和價格。
當天晚上,不出我所料,坐在我回程的車里,L嚎啕大哭,她的自尊心受損了。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還是融不進圈子,難道她想改變命運的想法是錯誤的嗎?
我告訴她,人脈圈子都是有等級的,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決定了他所處的等級。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是以自己所處的圈子為中心,向上和向下一級交錯去拓展人脈。相差一級,融入的難度較低。每個普通人都是從低級往上越,就好比打游戲,你要不斷打怪升級,要有更高級的配件、武器和能力才能去跟大Boss抗衡,剛開始就給你個大Boss肯定是打不過的,不僅打不過,還會挫傷你的信心。
也有的人肯在圈子屬性上下功夫。
我就見過想要混高級圈子的人,男性拼命閱讀關于車、奢侈品的信息,力求做到每部名車的最新配置、價位都能脫口而出。我也見過這類型的女性,能把名牌包包、耳環(huán)、手鏈、項鏈的樣式都深深刻在腦海里,每次接觸高級名媛都能很好地恭維對方,且不會在話題上鬧笑話。
這樣天賦異稟的人是有的。只是90%的人都只能混在自身所屬圈子上下一級的區(qū)域里。
混圈不等于有人脈
剛說了天賦異稟的人,我一年要見到好幾個,大都二十出頭,剛出社會一兩年,卻長著看起來滄桑、圓滑、超出實際年齡人的臉。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年輕人。
給個A的例子,A是我五年前認識的一位文科男,家里屬于小資階級,能給予他一點資本,讓他從衣服到手機,從皮帶到手表去武裝自己。那些年,我確實見識到A的交際能力,各個圈混得如魚得水,尤其是制片人、影視圈。
他說起來的話一套一套,段子也有很多,大家唱K什么的,都很樂意讓這個上進的小伙子去,畢竟氣氛也不錯。再說,小伙子總是表現(xiàn)得這么熱情,老是讓人家坐冷板凳也不好。
于是,比起剛出社會的畢業(yè)生,A實在是太牛逼了。他的朋友圈、微博都是跟名人、明星、知名編劇、制片人的合影。然而,五年過去了,A還是原來的A,沒有任何作品,關鍵時刻也沒有人愿意無條件扶他一把,他還是那個圈子里嘻嘻哈哈、混得很開的人。
A的例子并不是個例,我之所以拿出這個例子就是為了告訴每個上進的人:不要盲目混圈子,圈子不等于你的人脈,不能變現(xiàn)的人脈,如同吸血鬼般,只會榨干你的資金儲蓄。
關于開篇那些大家問我的問題,我們不妨來看看終極的目的。
想擁有人脈,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多幾個朋友?多幾個牛逼的朋友可以增加談資?恐怕不是,多數(shù)人拓展人脈是希望“人脈”能夠幫助自己前進,讓自己的事業(yè)有所起色,或者給自己帶來什么金錢上的項目、利益。
所以,我們就有必要要奔著終極目的來談人脈和圈子這件事情。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了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不屬于你的圈子,你強融是很難變現(xiàn)的。任何圈子的人脈要起作用,很大程度是旗鼓相當?shù)牟┺摹?/span>
他今日幫你,是因為看中你身上某些資源,希望他日你能回饋于他。或者兩人有同等的資源,互相置換、合作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大家通俗認為的靠金錢送給某個人,某個人就幫你辦事的人脈,有,但很少。尤其是圈子越往上,很多人已經(jīng)不是一個小紅包可以打動了的,甚至是不屑。
所以,看清楚你眼前的人脈很重要。